×

安達人壽首頁 保障規劃 樂活人生 保戶專區

歡迎回來

5健康消暑食物 清涼一夏

5健康消暑食物 清涼一夏

 

天氣熱,人體的生理自然反應是出汗散熱;不過高溫持續不降,身體常來不及散熱,導致出現中暑、昏沉、心煩氣躁等不適症狀。以下是夏日必備的健康清涼食物,多吃有助於退火。

綠豆:清熱去火

綠豆是常見消暑聖品,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綠豆消腫下氣,治寒熱,止泄痢,利小便,除脹滿,厚實腸胃,補益元氣,調和五臟,安精神,去浮風,潤皮膚,解金石、砒霜、草本等一切毒」,顯見綠豆具有絕佳的消暑作用。

★最佳飲食法

綠豆水:綠豆開始煮時,湯水會呈現黃綠色,清熱、去火效果最好。

綠豆湯:烹煮一段時間後,綠豆殼脫落,綠豆仁煮爛後,湯會較混濁,清熱效果會降低,卻有助於消化。

★注意事項

體質寒涼、腸胃虛弱的人應避免食用;服溫補藥期間,盡量不要進食綠豆,避免降低療效;經期階段,身體呈現失血狀態,體質較虛,不宜食用。

冬瓜:解渴消暑

綠皮白肉的冬瓜,是個頭最大、體積最為壯碩的瓜類作物。別小看它是「矮冬瓜」,消暑效果卻是一級棒,《名醫別錄》記載:「冬瓜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是藥食兩用、消暑解毒的夏季優良蔬菜,冬瓜營養價值高,是低熱量、低脂肪、含水量高的食物,而且營養豐富,有去心火、除煩躁的食療作用。

★最佳飲食法

冬瓜清湯:冬瓜去皮、洗淨切片備用,煮鍋內放適量清水燒開,倒入冬瓜片煮沸,加入適量的鹽,轉中火煮至熟爛開5分鐘,最後加入少量的食用油,可加些芫荽或蔥花,也可酌量添加蝦米、香菇、蛤蜊、排骨、干貝這類食材,提高湯頭豐富性及營養價值。

冬瓜茶:冬瓜肉加糖長時間熬煮,冷卻後自然結塊成為冬瓜磚,取約50g小冬瓜磚,可製成1杯300c.c.的冬瓜茶,消暑又解渴。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過多冬瓜,易出現腹瀉、腹痛症狀。冬瓜鉀含量較高,腎臟功能不佳的人,少吃為宜,避免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長期吃還會影響腎臟功能。糖尿病患者飲用冬瓜茶,應依據飲食計畫適量攝取,不可多飲。

西瓜:止渴利尿

西瓜是夏天當令水果,爽口、多汁又清涼,是藥食兩用食物。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將西瓜列為「天生白虎湯」藥方,有退燒、降溫、止渴、利尿作用。西瓜營養價值高,含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C、鈣、鎂,尤其是含有豐富茄紅素,研究證實,是卓越的抗氧化劑,有抗發炎作用,有益心血管健康。

★最佳飲食法

切片西瓜:將西瓜切片直接食用。

西瓜汁:將西瓜切片打成汁飲用

涼拌西瓜皮:將吃完西瓜肉後剩下的白皮部分,切薄片後,添加醬油、麻油等調味料製成涼拌菜食用。

★注意事項

西瓜性生冷,不能貪快、貪多,避免傷及脾胃。體質寒涼、子宮偏寒,容易痛經、手腳冰冷的女性朋友適量食用,以免症狀加劇。孕婦、做月子婦女、生病的人,因體質改變,不建議食用。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應依據飲食計畫適量攝取。有頻尿、夜尿或有尿床的小朋友,不建議晚間食用,可減緩利尿作用。

絲瓜:補水去熱

春末夏初是絲瓜生長季節,5~9月是盛產期,初夏絲瓜在氣溫適中的天氣中成長,由於含水量高,是消暑清心養生食材。中醫記載,絲瓜具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生津止渴作用,也是美白護膚聖品,尤其是絲瓜藤流出的絲瓜水,是天然護膚水,深受愛美者喜愛。

★最佳飲食法

鮮炒絲瓜:絲瓜料理入門版,將外皮去除後,切條或切塊,倒入熱油鍋,加入少許鹽、嫩薑絲拌炒,燜煮1~2分鐘,不用加一滴水,即能炒出一盤含水量高的爽嫩絲瓜。也可酌量添加蝦米、香菇、蛤蜊、雞蛋、干貝烹調,提高絲瓜鮮甜美味。

絲瓜清湯:絲瓜滑嫩多汁,煮成清湯可品嘗到清新鮮味。

★注意事項

絲瓜熱量低、水分高,又是低GI食物,適合減重者、糖尿病患者食用。絲瓜是高鉀食物,腎臟病患者,尤其是需限水的患者,不宜食用。體質寒涼、手腳冰涼,容易腹瀉的人亦少吃為宜。

蓮子:安神降火

蓮子是淡黃色的種子類食物,蓮花凋謝之後,從蓮蓬取出來的種子,扮演藥食兩用的雙重角色,因質地細膩,廣泛使用於各種甜品、藥膳之中,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健康養生食材。中醫典籍提到蓮子有去心火、養心的功效,若性格容易緊張、不易入睡的人,吃些蓮子有安神作用。蓮子採收期短,盛夏季節可買到新鮮蓮子,其餘是將蓮子曬乾,方便保存,所以任何季節都買得到。

★最佳飲食法

蓮子甜湯:將蓮子、白木耳或薏仁加1000c.c.的水、適量的糖煮熟,冰涼後食用。                   

四神湯:蓮子、山藥、茯苓、芡實、薏仁洗淨,加水浸泡20分鐘,放置煮鍋中,倒入八分滿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加鹽調味。煮好後,再移入電鍋內,燜煮1小時,煮到爛後食用。葷食者,可依據個人喜好加入洗淨的豬小腸、排骨一起燉煮。

★注意事項

體質偏寒或過敏體質的人適量即可,不宜經常食用。有便秘毛病,大便乾硬的人,少吃蓮子,因為有收澀效果,容易便秘。

 

參考資料:

1.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40206

2.常春 https://www.ttv.com.tw/lohas/green14140.htm

3.生活誌 https://blog.icook.tw/posts/124510

4.陳潮宗 http://www.drchen.com.tw/9610.htm

5.元氣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69162


請問這篇文章內容對你有幫助嗎?


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