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線上醫療資源 遠距醫療陪你治療病痛
什麼是遠距醫療?
遠距醫療(telemedicine)並不是某種醫療方式,而是在通訊軟體科技發展下的一種新穎醫療診治模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是指使用互動視訊及資訊通訊科技,傳遞衛生教育與醫療的資訊,或進行診斷、治療及諮詢等醫療照護。
對於身處不同地點的參與者,包含醫事人員、病人,只需一台手機、iPad等智慧型裝置,就能透過資訊、傳輸科技完成診治,連領藥都可以利用掃碼方式處理,不受地理區域限制。
法規下的遠距醫療
不過在台灣能不能經由「視訊」或其他「遠距醫療」設備來看診,是有醫療法規限制,不是每個人或每種疾病都適用,使用遠距醫療之前,必先看懂遠距醫療的法規背景。
台灣遠距醫療發展始於1995 年,最初是為了解決山區離島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不過早期僅限於定點對定點的服務,無法有效擴大至所有地區民眾。
2018年5月11日,衛生福利部(下稱衛服部)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放寬「遠距醫療」資格條件,不過只限於急性住院的出院3個月內的病人、長照機構內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者、國際醫療外籍病患等5類人才能接受視訊、電話診療,雖然尚未開放給所有人,但對台灣遠距醫療發展來說,卻是重要里程碑。
2021年年初,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衛福部宣布將初步開放全國約86個鄉鎮區醫療院所提出特定專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或急診的遠距會診,從輕微病症到複雜病情皆可以透過視訊問診,已正式納入健保給付(註1)。
2021年5月份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全台各縣市疫情升溫,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陸續修訂公告「因應 COVID-19 疫情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事服務機構提供保險對象視訊診療作業須知」,讓醫師可以透過視訊問診治療,截至同年5月31日,全台已有10,489間醫院、診所申請加入視訊診療(註2)。
不過視訊診療院所名單會依據疫情警戒時期,以及各縣市衛生局指定情形隨時變動,建議先電洽該醫事服務機構確認。例如:全國三級警戒降級或解除後,視訊診療就需自費;健保署也開放了慢性病複診病人的「電話問診」,經過醫師評估,經電話問診並錄音後,可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但有實施期限,需先確認(註3);此外民眾視訊看診後,需要申請診斷證明申請保險理賠 ,也可以與醫師討論。
健康E化平台崛起
除了衛福部開放「視訊診療」、「電話問診」之外,台灣近年也陸續有業者透過數位化的平台來推廣健康促進展業,透過App直覺化的功能設計,讓使用者生活中遇到健康相關的疑難雜症可在第一時間就找到適合的專業諮詢管道。只要至Google Play商店(Android系統)或App Store(iOS系統)下載相關App,就可以進行線上預約諮詢。
■FarHugs 遠距抱抱App
台灣第一個心理衛生健康通訊平台,提供通訊心理諮詢服務,將民眾關心的心理醫療資源進行分級,以衛教、諮詢、轉介三種模式導入,希望成為民眾的「口袋醫療」,除可幫助諮詢者與心理師建立更穩固的關係,也能培養民眾使用數位健康資源的習慣。以安達保戶身分登入,可以享有專屬的心理諮詢方案及優惠價格。
■醫聯網App
集合了36種專業科別超過1800醫師提供醫療諮詢的線上平台,使用者如有任何健康上的疑慮,可直接透過圖文、電話、或是視訊方式與專業醫師作即時的溝通,確定需要就診再到醫院,疫情期間不但可減少出門染疫風險,同時做到分流資源也可節約整體醫療量能。
■「醫生馬上看」App
一款以 B2B 為主的遠距醫療App,主要鎖定「企業服務」、「保險公司服務」、「信用卡服務」三種客群。以保險服務而言,可將服務附加至旅遊平安險,在國外也能安心工作或出遊。
參考資料
1.康健雜誌網站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482
2.康健雜誌網站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351
3.健康2.0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