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達人壽首頁 保障規劃 樂活人生 保戶專區

歡迎回來

學習理財大師智慧 邁向致富之路

 

當社會型態從農業時代進入到步調快速的工商時代,以往自給自足的理財觀,也演變成得靠各自努力來賺錢過生活,例如:找份工作每月賺取某個數額的收入;或是自行創業,由經營績效決定成果;甚至是投資金融商品,用錢來賺更多的錢。

致富要有方法 正確觀念是根基

現代人希望生活能過得更好,但有時候這個願望,需要靠財富來完成,偏偏當下的現況正處於「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想要創造更多的財富,某種程度上,似乎是有其難度的,但是在這個資本自由競爭的時空背景下,儘管關於「致富」的目標是人人都有機會,但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順利實現夢想,其關鍵就在「理財」。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說明了想要致富發財,必須花心思處理財務,突顯出「理財」的重要性。但是,有時候自己想出來的理財方法卻不得其門而入,使得成效不盡理想;就算套用別人成功心法,卻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於是在心裡常這樣問自己:「難道我真的沒有致富的命嗎?」

其實,致富之路想走得順遂,「方法」固然重要,學習別人成功的方法,是可以縮短自己摸索的時間,但是在理財的領域裡,「方法」就像是蓋房子的結構和技術,但是「觀念」卻是很重要的根基。

觀念的建立,可以藉由時間來累積經驗,如果可以從失敗的經驗記取教訓,更可以當作成為理財高手前的養份;除了自己的經驗,擷取成功人士的理財觀念,也不失為好方法,尤其是出自古今中外理財大師的致理名言,更是致富之路的經典。

領略大師奧妙 理財視野更寬廣

理財大師的過人之處,來自他們的高瞻遠矚,以下分享4位理財大師的智慧語錄,藉此領略其中的奧妙之處,讓投資理財有更寬廣的視野:

  1.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

已故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可說是台灣白手起家的成功創業代表人物。而他一手建立起的事業王國,並不是因為運氣好,而是他一直以來所秉持的理財觀。

王永慶先生當時就算成為台灣首富,仍然不改其儉約的生活習慣,由於曾經苦過,因此他特別珍惜其所賺的每一塊錢。在我們週遭裡,有些人標榜年收入破百萬,但對於金錢卻恣意揮霍,時間一久,不僅沒見他累積多少的資產,甚至反而舉債度日,到頭來,這個「百萬年薪」並不能為他帶來任何助益;相反的,有人領22K,卻懂得把錢花在刀口上,為了長遠著想,盡可能將錢存下來,最後反而能累積成大筆財富。從這個例子便可以了解,想成為有錢人,不在於賺多少錢,而是存下多少。

  1. 日裔美籍、富爸爸書系作者-羅伯特.清崎:「富人利用儲蓄創造更多的錢,而不是支付帳單。」

同樣是錢,如果放在不同的地方,便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經歷過「以物易物」的時代,人們的社會開始學會使用貨幣來進行交易,一直演變到物質幾乎不虞匱乏的現代,民眾可以使用金錢來換取想要的物品。

然而,隨著塑膠貨幣的普及,許多人在對物質欲望越來越強烈的情況下,常常是先刷卡再說,然後就是每個月收到信用卡帳單。儘管每個月都有薪資收入,但有計劃消費的民眾,懂得將金錢做最有效率的運用,例如將手中的可支配所得用在投資理財上,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揮霍無度的人,卻往往在付了帳單後便所剩無幾,甚至落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中,富人與窮人的分界便越來越明顯。

  1. 北宋宰相-王安石:「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

王安石在擔任宰相時,曾發動所謂的「王安石變法」,堪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改革,他希望將「財政稅收大規模的商業化」,也成功讓北宋成為富足強國。

儘管一個國家的財務來源,有很大的部份來自稅收,但如果這個國家能夠讓稅收發揮最大的效益,除了可以推動利民的各項建設、增進人民福祉,更可以讓國力更加壯大,因此,不必以加稅或舉債來治國。再將範圍縮小到個人,如果善於理財,讓口袋的錢發揮更大的效能,甚至達到增值的效果,如此一來,便離富人的境界更近了!

  1. 美國股神-巴菲特:「我們喜歡的投資持有期間是『永遠』。」

這裡所稱的「我們」,指的是巴菲特所投資的「波克夏公司」,這家公司每年平均可以幫投資人賺到20%以上的投資報酬率。

巴菲特喜歡將資金投資在基本面佳、財務健全的公司,而且資金一放就是好幾年,只要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提供服務是普遍受歡迎的,或是幾乎每人每天都必然消費的,就是他心目中的好標的,像是舉世聞名的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等,長期下來,每年光是從這些公司賺取的穩定股利報酬,就比那些尋求短進短出的投資人所獲得的報酬更為豐厚,如果是巴菲特相中的好標的,他一定是永遠持有。

致富之路,相信人人都想走,但是否能走到目的地,全看個人的造化,與其自己漫無目標地摸索,不妨學習前人的智慧,就像搭上列車,更能快速完成夢想。


請問這篇文章內容對你有幫助嗎?


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