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8個常見症狀,小心這些警示症狀可能發展為重症!
《以下內容由處方iHealth政昇宅配藥局授權》
台灣溫暖潮濕的氣候,加上梅雨季、颱風季常在短時間因豪雨造成積水,讓登革熱病媒蚊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台灣在過去十年間,幾乎每年都會出現登革熱疫情,在2014、2015年感染病例甚至達到15492人及43419人,若不慎引發重症,可會有死亡的風險。
對抗登革熱最重要的兩件事:做好居家環境清潔、了解防疫觀念避免感染重症。
登革熱是什麼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登革病毒分為 Ⅰ、Ⅱ、Ⅲ、Ⅳ 四種型別,每一型都可能感染人類,若患者感染過其中一型,就會對該型病毒終生免疫,對於其他型則有短暫的免疫力,但未來仍可能再感染其他型病毒。
特別注意,已感染過登革熱的人須特別當心,若二次感染登革熱,將有較高的風險轉為重症,死亡風險也提高。
登革熱的感染途徑
登革熱的病毒傳播是以蚊子為媒介,並非以直接人傳人的方式。台灣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 (Aedes aegypti) 和白線斑蚊 (Aedes albopictus),埃及斑蚊分布於台灣北緯23度(大約是嘉義)以南地區、澎湖列島,而白線斑蚊則遍佈全島。
埃及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內的積水容器,白線斑蚊則較喜歡棲息於室外積水區域。你知道斑紋最愛於何時咬人嗎?日出後1-2小時、日落前2-3小時是斑蚊叮咬人的高峰期,此時若有戶外活動應做好防蚊措施。
大人與孩童的常見症狀
因個人體質不同,感染時的症狀也可能不一樣。
以成人來說,常見症狀如突發性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不明紅疹或出血,或出現噁心、嘔吐等等,學齡兒童與青少年情況則與成人相似。
學齡前兒童較常見咳嗽、肚痛、嘔吐、皮疹等症狀。
警示症狀
若發病後3-5天出現以下警示症狀,就必須懷疑有發展為重症的可能,須盡快就醫並接受嚴密監控。
- 腹部疼痛或擠壓疼痛
- 持續性嘔吐
- 呼吸困難(胸肋膜積水)
- 黏膜出血,流鼻血或牙齦出血
- 嗜睡或躁動不安
- 肝臟腫大,超出肋骨下緣兩公分
- 血液檢查:血比容(紅血球在血液中所佔之比率)增加、血小板下降
登革熱病程
病程時長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8天,也就是病毒入侵人體後,約3-8天才會發病。有些人可能不會出現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只有極少數人會引發嚴重症狀。
當患者出現明顯症狀後,即進入急性期,時長約3-6天,之後會開始出現紅疹。退燒後,症狀開始減輕,即進入恢復期,整個病程大約兩個星期。
可傳染期
而病人發病前一日至發病後五日的這段期間,稱為可傳染期,若此時再被其他斑蚊叮咬,則此斑紋將感染登革病毒,當病毒在斑紋體內經過8-12天的增殖後,將終生具有傳染力。
當病人處於可傳染期,應掛上蚊帳避免再被其他蚊子叮咬,除了避免其他蚊子具有傳染力,也可避免患者再感染其他型的登革熱而加重病情。
診斷條件
出現疑似登革熱症狀時,會先評估病人是否曾居住在登革熱流行區或前往旅遊,以及是否突發高燒且伴隨以下症狀任兩項以上。
- 出疹
- 疼痛
- 白血球低下
- 噁心/嘔吐
- 血壓帶試驗陽性
- 任一種警示症狀
若有疑似登革熱情況,還需藉由實驗室診斷加以確診,若有任一警示症狀,馬上就醫。
登革熱重症診斷
診斷條件包括:嚴重血漿滲漏導致休克、嚴重血漿滲漏導致體液蓄積或呼吸窘迫、嚴重出血(由醫師評估)、嚴重器官損傷。
嚴重器官損傷如肝臟 GOT、GPT ≧ 1000IU/L、中樞神經受損、心臟衰竭等。
嚴重度分類
根據2009年登革熱病例分類,依有無警示症狀、潛在疾病因素(糖尿病、腎衰竭、慢性溶血疾病、肥胖)、特定社經狀況(孕婦、嬰兒、老人、獨居或偏遠地區居民),將登革熱病例分為 Group A、Group B 、Group C,以評估後續的處置原則。
Group A
病人無警示症狀、無潛在疾病因素、無特定社經狀況,可安排居家追蹤。
Group B
病人有警示症狀或有潛在疾病因素、有特定社經狀況,需安排住院觀察。
Group C
病人有嚴重血漿滲漏導致休克、呼吸窘迫、體液蓄積、嚴重出血、嚴重器官損傷(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心臟衰竭、心肌病變、腦病變、腦炎、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等)。
病人需緊急治療或轉送至設備完善、治療經驗豐富的醫院。
2009年的病例分類方式會根據臨床表現及檢驗結果,將患者區分為「登革熱」、「登革熱重症」,藉此辨別患者是否為重症病例。
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針對 Group A 症狀較輕微且無警示症狀的患者,可能採在家休養的方式,患者的照護原則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補充水分
高燒、厭食、嘔吐等症狀可能引發口渴或脫水,所以必須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飲料、椰子汁、果汁、清湯會比純開水來的合適,也應避免飲用深咖啡色飲料(如可樂),以避免消化道出血時混淆觀察結果。
排尿情況
須注意排尿情況,至少每六個小時排尿一次。
藥物注意事項
患者有高燒、不舒服、或曾有熱痙攣的情況,可以給予普拿疼,各年齡層的服用藥量須遵從藥師指示,不可自行服用,且每次間隔至少4-6小時以上。
患病期間不可給予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消炎劑 (NSAIDs)、ibuprofen,因此類藥物可能引起胃炎或胃出血,或引起雷氏症候群(腦部與肝臟等器官病變)。
臥床休息
發燒時因新陳代謝快速及體力消耗增加,須臥床休息以提供身體良好的恢復狀態。
送醫時機
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送醫治療。
症狀未改善、退燒時症狀惡化、持續嘔吐、嚴重腹痛、四肢冰冷濕黏、嗜睡、躁動、出血(黑便或咖啡色嘔吐物)、超過4-6小時未排尿。
預防方法
預防登革熱的疫苗在台灣尚未核准上市,也沒有特效藥可治療,所以最佳的預防方法是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才能避免感染病毒。
清除孳生源的四大訣竅:巡、倒、清、刷。「巡」為定期巡視居家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倒」則必須將積水倒掉,不使用的器物也應該倒放或移除;「清」目的是減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應該徹底清潔;「刷」目的為去除斑蚊蟲卵,將容器收拾或倒放避免積水養蚊。
患者在可傳染期(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五天)須做好保護措施,盡量穿長袖衣物,休息期間應掛上蚊帳,避免遭到其他斑蚊叮咬而傳播病毒。
家中應裝紗窗、紗門,可點蚊香或放置捕蚊燈,睡覺最好掛上蚊帳,這些都能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
外出至蚊蟲較多的地方時,穿淺色長褲及衣物,在身體裸露的部位塗抹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液,才能避免蚊蟲叮咬。
登革熱目前並無有效的特效藥,一般主要是以減緩症狀為主,若發展為重症危險性也相當高。還是提醒大家,預防勝於治療,防疫工作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