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四能力 不怕機器搶飯碗
時代的演進,是朝著愈來愈創新、愈來愈先進的步調向前行的,人類為了追求更便利的生活,不斷地研發出許許多多的工具與建設,小到鍋碗瓢盆,大至交通工具、電器用品等等,都是為了節省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種生活需求,而被創造或製作出來。
這些在不同世代陸續產出的物品,被都稱為偉大的發明,它們不僅代表時代進步的里程碑,更為世人帶來了令人驚豔的福祉,但也逐漸讓人類忘記先人胼手胝足的生活型態,而時常抱怨機器或工具故障時所帶來的不便感。
人工智慧潮 職域現危機
被發明出來的機器已經完全融入人們的生活圈,大家也都習以為常,居家或出門都會以最舒適、便捷的方式去完成任何需求。然而,機器在過去常是被導入特定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並且以提供特定服務來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但近年來,它們卻正逐漸在威脅人們的求生本能,慢慢地取代了工作地位。
如果仔細回想,約莫半世紀前,上公車有車掌小姐負責售票、收票,後來改由司機執行此一項任務,到了現在已經全面由一架票卡感應器取代,上下車只要透過悠遊卡刷一下,不僅快速,也為業者省下可觀的人事成本;近幾年還有一件大新聞,當高速公路全面使用電子收費業務後,瞬間讓近千名收費員因此失業。
再觀察生活週遭,想買張火車票或高鐵票,只要在購票機操作一下,不出一分鐘就可買到;想喝飲料,不一定要走進店裡,在自動販賣機投幣,東西就到手;有金融相關問題想求助,撥打服務專線,透過電話語音指引,不必轉接專人,也可以得到需要的資訊;還有,不少餐廳也設置了點餐機,從點餐到付款一次完成。
從這個趨勢可看出,機器的確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卻也給職場投下許多震撼彈,機器搶工作的態勢已愈形明顯,實在有必要檢視自己未來的職域會如何發展。
具兩大特色 機器取代人
或許是為了提升效率,也或許是為了節省成本,不少企業開始引進AI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來處理原本由人力完成的工作,之所以稱為AI人工智慧,顧名思義就是將人類所擁有的技能,導入機器的系統運作,使其可以精準、正確地勝任相對應的工作,日後只要視需求調整系統架構,以及定期維修檢測,機器便可毫無怨言、不眠不休地持續工作。
就這個角度來看,目前較容易被機器取代的工作項目,至少具備兩大特色:
一、有明確的SOP可依循:就好比店員點餐、結帳,車站的售票工作,還有國道收費員等,因為在整個過程當中,接受服務的人都知道服務者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內容,只要將工作流程,將產品價格、數量,導入運算系統,透過程式設計讓機器判讀,即可精準無誤地提供相同的服務。
二、具重複性的體力工作:通常是不需經過思考的工作,像是工廠作業員即是一例,早期的家庭代工、工廠的組裝工人,甚至有的麵店還出現了所謂的刀削麵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的特點是,不嫌煩、不喊累、不偷懶、不支薪、可加班、速度快,雖然有些人也具備這些優點,但絕大部份都無法比機器人更持久。
武裝職域力 工作搶不走
從這樣的趨勢可以看出,被發明或製造出來的機器人,能夠勝任人類的工作項目或類別愈來愈多,表面上看似許多人的工作已慢慢受到威脅,進而影響個人與家人往後的生計。
儘管科技總是不斷地快速向前推進,機器人還是無法取代人類所有的工作內容,重點取決於你的工作技能是否凌駕於機器人的兩大特色,就可以在這場戰役中勝出,想要在與機器人搶飯碗的年代具競爭力,你至少需要培養以下四力:
一、創作力:基本上,機器人之所以會完成發明者的任務,是因為被人下了指令,事實上,它也只能做出發明者針對某項特定功能的動作,本身並無法經由判斷思考而做出其他動作;但相反地,這可是人類的優勢,如果你能週遭的一切多做觀察,運用思考能力,找出具商機的創新點子,並將它實務化,你就能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在職場或創業的領域裡佔有一席之地。
二、溝通力:這項能力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累積,機器人只能依照指令完成動作,但在人類的職域裡,有許多分層負責的工作,便需要透過溝通協調,才能讓事情進行得更順利。工作期間總會出現許多不可預期的變數,這就不是機器可以解決的,只能靠溝通力來排解各種疑難雜症,如果還具備決策能力,就更加分了!
三、學習力:機器人和人類做出同樣的動作,都是透過學習而成,但不同的是,機器人的學習是被動的,是發明者對它灌輸特定的指令與功能,才能做出相對應的動手;而你就不一樣了,你可以終身無止境的主動學習,不管是針對職場,或因應職能需求,都可以自己選擇學習項目,以隨時保有競爭力。
四、駕馭力:機器人畢竟是人類發明的,它所表現出來的一舉一動,都是人賦與的功能,其中包括內部的程式設計,還有外部的操作摸式,如果你有能力讓機器人動起來,並且精準地完成想要的結果,你就需要徹底地了解機器人的任何細節,如果你擁有機器人所有動作的程式設計或是操控能力,你就可以凌駕其上,成為它的主人,未來不管機器人如何發展,都不會讓自己被取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