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四大省錢迷思 辛苦錢留得住
現代人的生活真是大不易,在這個不景氣的年代,想要成功地將辛苦賺來的錢留下來,得靠「開源」和「節流」才行,開源方面,除了薪水,還可以藉由投資來達成,但投資有風險,薪水成長又多處於停滯狀態,加上物價不斷的飆漲,使得薪資效用愈來愈低,因此,還要和節流雙管齊下,才能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
四個消費迷思 有時反而花更多
很多人都想節約過日子,也想盡各種方式來省錢,而店家或賣家也會絞盡腦汁,祭出各種優惠,經過圖文的包裝後,讓消費者產生「不買可惜」的錯覺,表面上看似可以省很多錢,但付諸行動後仔細一算,才發現並不見得划算或合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流通迅速,民眾的消費方式也呈現多元化,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競爭的態勢,消費者的購物管道、付款方式也有更多樣的選擇,而商店與賣家也常會展現各種花招讓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進而達到買單的最終目的,甚至還巧妙地製造了回購機會,讓消費者以為省到錢了!但其中卻暗藏著不少消費迷思,值得在下手「停、看、聽」,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消費模式:
迷思一、分期零利率
早期的消費,若屬於高單價的商品,如汽車、電視、冰箱…等,如果現金不夠,店家有時會提供分期付款,但當時每個月付的金額都要額外加計利息。時至今日,不只是分期付款,不少通路更提供「零利率」的分期方式,很多人都覺得買到賺到,而且很輕鬆就可以擁有原本高價的物品。
「分期零利率」的消費方式看似完全不吃虧,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讓人上癮,尤其許多購物網站或電視頻道在介紹產品時,都會極盡所能地美化其優點,還會用稍微優惠的價格,提供加價購商品,就是要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不知不覺就容易買更多,事後才發現買了不必要的東西,事後得為一時的衝動,付出無止盡卡債的代價。
破解方式:以「自主需求」為出發點,除非真的需要某項商品但沒有足夠的現金,才透過這個方式消費;平時少逛購物網站、少觀看購物頻道,如果對某項商品動了心,先靜下心想一想是否真的需要,再考量預算及付款能力;最好不要擁有具刷卡額度的信用卡,讓自己成為只能使用現金付款的消費者,即可免於落入「分期零利率」的迷思。
迷思二、第二件N折
有時候,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多購買同類商品,會推出兩件以上優惠方案,近來最常見的就是「第二件N折」或「兩件抽1元」,看似可以得到很大的優惠,但如果當時你只想買一件,第二件就是多餘的,即使打了折,還是有額外的支出。而第二件折扣的意思是,買了兩件後,只有第二件有折扣,兩件合起來的折扣其實就沒那麼吸引人了,例如:第二件6折,代表兩件合買則是8折,只是便宜20%;而「兩件抽1元」的機制,店家通常已經盤算過利潤或每天限量,想要抽到好的折扣並不容易。
破解方式:永遠記得只買需要的數量,不要為了折扣而多買商品,如果真的不想錯過類似的折扣促銷,可以透過邀約合購,但不要強人所難,以免破壞與親友之間的感情,或是被貼上「貪小便宜」的標籤。
迷思三、大賣場最便宜
同樣的商品,在大賣場買通常比在便利商店便宜,但是大賣場並不如便利商店方便,有時得開車或騎車前往,考量耗費的時間和交通成本後,不見得划算,而大賣場販售的品項較一般商店多很多,在逛的同時很容易因為一時的興起,買了計劃外的東西。另外,有的大賣場採會員制,有的要繳會費,雖然商品可能便宜很多,但往往要大量購買,如果沒有這樣的需求量,很容易放到過期而造成浪費。
破解方式:到大賣場消費要謹記幾項原則:第一、事前詳列購買清單;第二、只買清單上的物品及數量;第三、不被促銷所吸引;第四、以每週一~兩次為原則;第五、需要繳會費的賣場,要衡量一下年度省下來的錢是否划算。
迷思四、點數變現金
有些連鎖賣場或商店為了提升顧客的忠誠度,會推出累積點數、折抵現金的方式,吸引消費者加入會員,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挺划算的消費方式,因為消費金額可以變成點數,點數又可以累積變現金。但是先想想,點數是怎麼累積的?累積到多少點可以折抵多少錢?有的店家積點方式是100元累積1點,如果消費金額是99元就無法積點,想積點就必須多買,而折抵現金方式,除了必須在下一次消費才能使用,而且可能要好幾點才折抵1元,這也表示當你累積到可以折抵現金的點數時,之前可能已經在這家店貢獻很多錢了,也可能為了積點而多買的金額,早已超過可抵的現金了!
破解方式:如果是經常光顧的店,或許可以考慮辦張會員積點卡,但是每次消費時,不要為了積點而刻意額外消費,也不要太在意累積了多少點,不過,三不五時在結帳時,可以問一下店員是否有現金可以折抵,如果有也算是一種小確幸。
無論如何,任何消費都是要把錢花出去的動作,即使是看到促銷方案,也要經過「停、看、聽、想」,再做最後的消費決策,才是聰明的消費者。